久牵服务社十年支教路 让穷孩子的心灵伴着音乐快乐吟唱

 

image


久牵创办人张轶超在给孩子们上音乐欣赏课。 (错误  姚渊)


  公益组织系列报道

  在上海,有这样一个民间慈善组织,它的服务对象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民工子弟。在这里,那些贫困的民工子弟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唱歌、学习器乐,甚至还能接受一对一的英语口语培训。

  这个组织叫久牵志愿者服务社,每一个在这里的工作的志愿者,都抱着一个信念,让穷孩子带着自信朗声歌唱。

张春雷

  民工子弟的一天

  如果没有久牵她只能孤独吟唱

image


  早上6点,刘燕霞从睡梦中醒来,洗漱完毕并步行半个多小时来到学校——唐镇中学。听讲、自习、做作业,上午和下午的学习中,刘燕霞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

  下午放学后,刘燕霞步行回家吃晚饭。晚饭后,她来到位于顾唐路的久牵服务社的浦东中心。晚上6点,她和朋友们端坐在小课堂里,听专业老师讲授乐理知识,并组织合唱队的朋友们练习歌唱。晚上8:30分,课程和排练(运动)结束,刘燕霞和其他朋友们有说有笑地走回家休息。

  18岁的刘燕霞,今年上初三。十年前,年仅8岁的她,跟随在唐镇机口村一个橡胶厂打工的爸妈从老家重庆忠县来到上海,从此开始了上海生活。作为一个“民工子弟”,刘燕霞说她也想像城里孩子一样能接触才艺培养,如果没有久牵,她只能一个人在孤独中默默地吟唱。而现在,加入久牵的她,拥有了一个温暖的集体,和一群同样渴望成长的朋友。

  一共学过多少歌曲,刘燕霞说她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2008年7月开始这一年半时间内,她上完了合唱课、古筝课、乐理课,认真好学的她,不仅成为了服务社浦东中心合唱队的队长,还成了服务社社刊《小草要唱歌》的编委。

  “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和外界沟通的机会也很多,见识更广了。久牵的老师很专业,也很负责任,知道我不能在这里读高中,还帮我联系了技校。”刘燕霞说,久牵给了自己很多很多。

  在久牵,像刘燕霞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每天放学后来到久牵写作业、上兴趣课、打乒乓球,周六日还可以全天待在这里。久牵不仅成了他们课余的乐园,也成了他们拓展视野的平台。

image


image


  久牵·十年用爱支撑向前走

  刘燕霞每天都会去的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是一所以在沪农民工子弟为服务对象的非营利性机构,主要致力于弥补为外来农民工子弟所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不足。“久牵从成立到发展已接近十年。这十年中久牵经历了不少困境,没有资金,缺少支持,然而久牵志愿者们都是用爱苦苦支撑,渡过难关。”久牵服务社的创办者、社长张轶超说。

  2001年4月,当还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的张轶超,看到一篇关于北京行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报道,他想,上海肯定也有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于是他开始组织复旦支教队伍。

  这年的夏天与秋天,刚刚开始做志愿者工作的张轶超,和其他复旦志愿者一起号召为民工子弟募捐,那时的他们认为捐献实物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必须的工作,因此,他和伙伴们到处寻找愿意捐献文具、电脑、体育用品、书籍、衣服的好心人。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决定将工作的重点从募集实物转移到教育上面。“一位朋友来看望民工学校的孩子们的时候,带来了很多糖果,而糖果分发时,孩子们却狼奔豸突般的争抢,有人打起来,还有人哭起来。”这件事,让张轶超久久无法释怀:孩子们所需要的,是优秀的老师和系统的教育,而非物质上的暂时改善。接下来的日子,张轶超一直在思考,如何给孩子们精神上的提升。

  2002年,张轶超成立了他的志愿者服务社,取名“久牵”,“久牵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长久牵手,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志愿者决心要长久地为那些孩子提供教育服务。”然而,自诞生之日起,久牵就面临草根慈善共同的窘境:筹募善款难、专业化程度低、公众不信任等,而支持他们一路走下去的原因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

  “2003年5月到2006年3月这3年多,我一直处于一个比较艰苦的情况,没人给我钱,我就拿自己3000多一点的工资去贴,因为当时在学校教书,吃住就都在学校解决,住的是学校宿舍,吃的是食堂。”张轶超说。

  2006年,终于有了转机。这一年,在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帮助下,久牵成立了“放牛班的孩子”合唱团,合唱团在中福会的舞台上演出之后,久牵获得了第一个10万元资助。

  2008年5月,久牵志愿服务社在上海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完成了从草根慈善向法定民间慈善的转变。“从2001年算起,久牵服务过的学校有十余所,以每所学校500人计算,接受过久牵志愿服务的孩子不少于5000人。”张轶超告诉记者说。

  久牵·使命满足心灵对知识的渴望

  “对于民工子弟来说,他们生活在上海,但他们又很难融入上海,这样的身份,让他无处倾诉。当他们遇到了久牵之后,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他们打开从第一次触摸吉他,到第一次走上舞台,从不知道什么叫合唱,到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一位久牵服务社老师这样说。

  从最初的大学生支教、放牛班合唱队发展起来的久牵,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有电脑、英语、合唱、舞蹈、美术、古筝、笛子、吉他、口琴等专业志愿者教师课程。许许多多的久牵学生故事,已经演绎了近十年,而这些在久牵成长的学生,渐渐地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与生活的感悟。

  2001年,去民工子弟小学为孩子们进行课外辅导的时候,张轶超或许从未想到,这将会成为他未来的职业,甚至成为他一生的理想。而现在,他的生活已经和久牵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母校复旦大学一次演讲中,张轶超这样诠释久牵使命:“久牵的真正使命在于,满足这样一些心灵对知识的渴望,帮助他们获得实现自我的信心与能力,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精神,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他们对于知识和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树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