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民工子女一个进步的阶梯

按:一直在考虑如何解决外来工子女参加中考的问题,恰好新闻晚报的老同学向我约稿,想让我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因此就写了一篇稿子,放在今天的《新闻晚报》评论版上。大家也可以就此发表点看法。


  在我们身边就有40多万未来的主人翁,虽然他们没有上海户籍,但是给他们一个进步的阶梯,他们回报的一定会更多。 


  上海市政府最近宣布2010年所有在沪农民工子女都可以享受和上海同龄人一样的义务教育权利,即免费进入公立学校就读。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成绩。但摆在外来工子女们面前的,还有一座大山:那就是中考。 


  据我了解,只有父母一方具有人才引进类居住证,或者是上海市政府指定的500家大型企业的正式员工,拥有这样条件的农民工子女才有资格参加上海市的中考。显然,能够达到这一条件的外来工子女少之又少,所以这条出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绝大多数读完初三的农民工子女而言,他们所面临的道路无非这么几条:第一是回老家去考高中。对于要圆大学梦的孩子而言,这是唯一的出路。第二是留在上海读中职院校。对于那些希望今后留在上海的孩子而言,这也许是最优选择。第三是跟在父母身边打工。在上海有相当一部分外来工所从事的是小生意,这些父母亲往往在子女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帮忙做生意,从小降低雇用小工的成本。 


  初看上去,你会觉得这些孩子也不是无路可走,毕竟还是有这么些出路的。但其实不然。首先,如果在上海的外来工子女始终无法获得中考资格,那么就意味着上海没有真正把他们当成这座城市的一份子来看待。那么,你如何让他们对这座城市有认同感呢? 


  其次,如果在上海的外来工子女始终无法获得中考资格,那么他们又能有怎样的学习动力去应付那么多的作业和考试呢?“反正学好学坏都不能参加中考,那我干嘛还用功? ”这会成为许多孩子自暴自弃的理由,最终会增加这个城市的治理成本。 


  再次,如果在上海的外来工子女始终无法获得中考资格,那么这就意味着,在这座城市里,有一部分人可以仅仅因为出生地就拥有某种特权,这座城市的和谐永远会有一道无法弥合的缝。 

  所以,我们无法止步于今天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必须继续努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立即放开中考政策,让所有外来工子女都能报考上海高中。这样做除了加重所有学生的应试压力,令上海已经初见成效的素质教育迅速倒退之外,即便对于今天的外来工子女而言,由于其总体学习成绩远远不如上海同龄人,恐怕实际上也不会增加多少农村孩子的入学机会。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取决于,我们究竟希望那些外来工子弟成为怎样的新上海人?在笔者看来,解决方案很简单:先让有一定特长(比如通过一定声乐、器乐等级考试)的外来工子女获得中考资格,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逐步取消中考门槛。 


  此方案的好处在于: 


  第一,可以有效控制参加中考的外来工子弟数量,不会因此急剧增大初中生的应试压力; 


  第二,外来工子女们会觉得得到了上海的认同,因此他们会努力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使自己达到一个合格市民的要求; 


  第三,外来工子女们不仅会努力学习学校功课,其父母也会积极支持子女发展各类艺术特长,从而不仅提升了城市整体的文化素质,也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供了另一个推动力; 


  第四,外来工子女们在参加各种培训的过程中获得了与上海同龄人一起交流、竞技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推动了这两个群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为建设和谐上海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正在努力为外来优秀人才打开大门,请不要忘记,在我们身边就有40多万未来的主人翁,虽然他们没有上海户籍,但是给他们一个进步的阶梯,他们回报的一定会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