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一中的学生

编者按:此次回乡之旅的第二站就是利辛一中,一所省示范重点高中。不过,在张海萌同学的笔下,这所名校褪去了笼罩其上的光彩,真实地显露出其中那些鲜活个体的生活与思索。

相关阅读:这里是板集

利辛一中的学生

文/张海萌

第二站,利辛一中。很美的校园,花花草草茂盛。教学大楼后面高高的绿铁丝网围着一个400米塑胶跑道和中间一个绿茵球场。
干净的柏油路上时不时看到学生夹着课本匆匆走过。
一种校园的人文气氛,走在这里,就逐渐从胸中升腾起来。
调查近暮时开始。
我在篮球场边上看到2个男生在打乒乓球。台子是铁制的,网也是铁制的。球在台子上砰砰跳,我就走过去,站在那儿看了好一会儿,顺便也聊了些话题。
他们说今天放假,才会有那么多人在操场上挥汗、打球、奔跑。平时从早上7点到10:45上课,下午4点再上课,到6:35放学。这是暑假复习课的学习日程。
两个男生不很健谈。可能是我打扰他们打球了,注意力不知该往哪放才好。
又在道路上碰到一个抱着书本的女孩子。齐到眉毛的刘海,个子矮矮的,很和气。她叫吕晓燕,高二文科生。看她手上抱着的地理书,夹着字迹端正的笔记,让我感叹不已。该是个很努力的学生吧。
我问她平时压力大不大。她摇了摇头。又补充说:“考上一本应该没问题。但是要考名牌大学很难。现在找工作,名牌大学文凭才真正有用。”吕晓燕眼神里透着一丝无奈。
我默默点头,望向低沉昏暗的远方。几句话,说得我心里涌起一股难受的潮水。中国的高考生,即使再优秀再光鲜的学生,口上说没有压力,心里夹杂着的是更复杂的无可奈何。
名牌大学看上去光鲜艳丽,可说不准只是《卖柑者言》中的桔子罢了。名牌、优秀、出色的定义到底是分数,还是人的创造力?

下一位采访对象更让我觉得胸闷。
我在跑道上走着时看到他,一圈圈跑个不停。
追了半圈的半圈,总算追上他。夜色下他身上的汗在黝黑的皮肤上闪着金光,炫目极了。
一边跟着他跑,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提问。要停下来是没有可能了。
这个叫王洋洋的男孩,每天坚持跑20圈,也就是8千米!只有中年人才会这样做吧!
这是不是暗示着多么深沉的压抑。哈哈。
我说能否暂时停下来我想采访你好吗,方便记录。
他不理睬我,埋头继续跑。得了强迫症一样!但真的是很憨厚的男生。
跟他跑了6圈,全身冒火一样热汗直流。
通过6圈的聊天,我了解到,他不喜欢看书,喜欢下棋,要看也只看棋类图书。
后来又见面时,我手里在看韩寒的书。
我问:“喜欢韩寒吗?”
瞅了我一眼,顿了顿,说:“我不喜欢看书。”我“哦”了一声,没有说什么。却又忍不住再问:“为什么?”他笑了笑,双手手指交叉搁在膝上,说:“看书只是为了增长见识,了解书里的主题思想而已,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
在他看来,书籍只是工具,不能霸占他其余的时间、精力。
我也无话可说了。

采访完他,已是晚上七点半多了。向篮球场走去,很巧遇见一位倚在篮球架上休息的男生。
他叫朱涛子,19岁。个子并不很高,但灯光从他背后照下来,看得出他双臂肌肉很健壮。很开朗也很健谈。
高二有35个班,他是26班的班长。他对未来有很明确的目标,考上军校做一个军官。让我有些惊讶的是他对大学有很美好的憧憬。我并不看好中国的大学,便直截了当地说:“很多人批评中国的大学教育很败后,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课就是空屁。”
他咧嘴得很开朗:“总要上大学的啊,不然我在这里又为了什么?”
“你没有什么更美好的人生理想吗,比如想没想过去国外生活?”
“怎么可能呢。”他笑得更乐了。我转而问:“没有想过改变现状吗,你难道赞成中国这种教育体制?”我像是逼着他说出一些符合我想法的答案。
这次他说:“当然不赞成啊,但是以不能改变的了,你说是吧。老师组织你们到社会里调查实践就很好啊,但我们就没有你们幸运。分数最重要,这是事实。”
“你听说过Gap Year吗?——上大学或大学后到各地一边旅行一边调查学习。游走时,顺便寻找自己真正兴趣与梦想的路,你会选择这样吗?”我问道。  
“没有必要。我也没听说过,”他说,“大学里就能学到很多,大学就是个小社会呀。”
和他谈话像在打口水仗,我反问他,他反驳我。可他的回答很有自己的道理,对现状很理性也很乐于接受。
我所采访的很多利辛一中的学生都是这样,即使不满于现实,也不至于一味否定、反抗现实。他们都有头脑,明白这是规则,也只有跟着规则走才不会出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